别小看龋齿的危害!
老话说:牙口好身体棒,可有些宝宝,小小年纪就一口烂牙。
武汉一位4岁的女宝宝萱萱,因为长期含着奶瓶睡觉,患了奶瓶龋,20颗乳牙烂了16颗。
本来应该白白的小牙齿,变成了小黑牙,还引起了剧烈疼痛,一吃东西就疼得哭。
家长也一直没重视,直到孩子疼的吃不下饭,医院。
到医院后医生了解到,萱萱一直都是喝奶粉,平时喝完奶还喜欢抱着奶瓶含着奶嘴,家长见孩子喜欢,也就没管,睡觉也含着,有时候一含就是2、3个小时。
萱萱半岁后,第一颗牙齿长出,没多久就龋坏了,家长觉得乳牙迟早要换的,就没当回事。
等萱萱大点,也有教孩子刷牙,可也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孩子不愿就不刷,慢慢的,萱萱的牙齿由白变黄,最近一年,又慢慢发黑。
半月前,萱萱牙龈开始红肿,一吃东西就哭,家长医院。
16颗烂牙,加上还有牙髓炎和根尖周炎,萱萱的牙齿必须治疗,但面对治疗,萱萱却来了脾气,怎么也不配合,又哭又闹。
无奈之下,医生只能全麻治疗,将龋齿一次性全部修复,全程的检查加上治疗,萱萱真是遭了罪。(新闻来源:楚天都市报)
奶瓶的不当使用,加上家长对牙齿护理的不重视,真的让很多孩子小小年纪就患上了牙病。
长沙的4岁女宝宝真真,也是因为从小含着奶瓶入睡,一口牙烂了15颗,满口黄牙,其中一些牙还红肿发黑,一吃东西就疼得直哭,最终也是无奈进行了全麻治疗。
2岁半的宝宝萌萌,因为长期夜奶加果汁,一口牙齿全部烂光,起初家长觉得孩子的牙齿迟早是要换掉的,发现问题都没管,直到龋齿严重到影响孩子的进食和睡眠时,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青岛的三岁男孩鹏鹏,从小就有含着奶瓶入睡的习惯,家人也不管,想着含着奶瓶睡觉睡觉香甜,就没重视这个问题,结果一口牙齿全部被龋坏,满口小黑牙。
陕西一位3岁半的宝宝,平时喜欢吃糖,但家长又没有给孩子刷牙的习惯,结果孩子20颗牙齿坏掉了18颗!
看着小小的孩子,满口黑牙龋齿,真是看着都疼。
如果定期给孩子养成刷牙的习惯,在合适的时机断掉奶瓶,喝完奶或吃完糖后让孩子漱口,都不会导致这么严重的情况。
奶瓶龋的危害,真的超乎想象。
奶瓶龋最常见于上门牙,但也可能影响其他牙齿。
让孩子含着奶瓶睡觉,用含糖的奶嘴来安抚宝宝,孩子在睡眠、半睡眠状态下,唾液分泌减少,口腔自洁作用差,会导致口腔内腐蚀牙体的细菌大量繁殖,久而久之牙齿脱钙、牙冠剥脱,就会形成黑色的残根或牙渣,从而引发奶瓶龋。
长期吃奶瓶,真的会让孩子越喝越丑!
①长期喝奶瓶会增加奶瓶龋的风险,躺着喝奶还容易患中耳炎。
②奶瓶长期占据口腔空间,让宝宝的上下颌闭不准,这会影响口腔的肌肉发育和说话发音。
③长时间用奶瓶会挤压门牙,导致嘴唇凸起,牙不整齐,脸不对称,导致难看的地包天。
地包天,真的很毁孩子颜值!
美国儿科学会建议:宝宝在1周岁后要开始停止使用奶瓶,到了18个月大后则要完全戒除奶瓶。
除了奶瓶的不当使用,还有一些原因会导致龋齿。
①乳牙自身的原因。乳牙的钙化程度低、耐酸性差,更容易受酸性物质腐蚀。
②饮食不当。在饮食上,小宝宝多吃细软的食物,含糖高又容易附着在牙齿表面,如果不清理就容易导致乳牙被细菌粘附。
③宝宝牙缝大。更容易有食物残留,如果不刷牙或者刷不干净,食物残屑在细菌作用下很快会发酵产酸,腐蚀牙齿,最终引发龋齿。
④不当的牙齿护理。很多家长认为,乳牙迟早要换掉,对牙齿没那么上心,没及时清洗牙床,没坚持刷牙,牙齿就坏掉了。
一个可怕的事实:在我国,5岁以下的儿童里,每三个孩子中就有两人患龋齿!甚至有的宝宝才长了几个月的牙,乳牙就给龋坏了。
早晚要换牙,乳牙龋齿等换牙就好了?
错!错!错!乳牙龋齿不仅影响整个口腔健康,还会影响孩子的发育,而且越早治疗越无痛感,反之,越拖越严重。
1、龋齿不治会坏掉更多的牙。
牙齿上的细菌得不到有效的清洁和控制,往往是一颗坏牙变两颗,慢慢的发现一排牙都黑了,甚至有些牙体在自行脱落。
2、龋齿疼痛影响进食,进而影响孩子发育。
“少牙”或“烂牙”会让宝宝觉得吃东西好困难,都讨厌吃东西了。时间久了,会影响营养吸收的,导致身体发育不好。
3、龋齿还会影响说话,甚至让孩子自卑。
乳牙有助于宝宝更好地发音,学会说话,不信的话你念一下“粉”字,看看能不能不用牙齿发音。
牙齿的疼痛,会让孩子不愿意说话。另外,一些敏感的孩子,由于坏牙的存在,不敢张嘴微笑或出现社交困难,可能心理发育障碍。
4、乳牙龋齿会影响恒牙。
乳牙“占着坑”,为日后换牙时恒牙的萌发留“位子”。
如果乳牙龋齿没有及时医治,可能会导致牙龈感染,可影响永久性牙齿的间距,口腔感染甚至会损伤藏在牙龈底下恒牙。
5、乳牙龋齿还可能让孩子变丑。
有的孩子为了避免患侧疼痛,常用健侧牙齿咀嚼,长期下去会导致孩子的颌骨和咀嚼肌不对称发育,甚至影响脸部外观。
一口健康的牙齿,直接关系到宝宝的身体健康,一定要做好正确的牙齿护理。
而宝宝的牙齿护理,应该从还没有牙齿就要开始。
1、长牙之前就要护理口腔
每次喂食后,用温暖湿润的毛巾,或缠在手指上的绷带纱布擦拭牙龈,每天一次,也可以在喝完奶后清洁。
2、长牙后要正确刷牙
宝宝长出第一颗牙齿后,就需要给宝宝刷牙了。最好是饭后和睡觉前进行,每日至少两次,给小宝宝刷牙可以这样刷:
3、给2岁内的宝宝饮用温开水
2岁以下的宝宝可用清水刷牙,为了防止蛀牙,可以让宝宝饮用烧开后的自来水,里面有微量的氟化钠。
4、给2岁以上的宝宝使用含氟牙膏
宝宝长到2岁,牙齿长大了,就要开始刷牙了!慢慢地教他们学会自己用儿童牙刷和豌豆大小的含氟牙膏,每天刷牙两次。
当宝宝的两颗牙齿慢慢靠一起后,每天还要清洁牙缝。
5、教会宝宝正确刷牙
从宝宝开始学习自己刷牙的时候,就要用标准的方法来教孩子,不然以后再纠正,效果也不会太好。等到孩子能让你放心,你再放手让他自己刷牙。
6、不要含着奶瓶睡觉
尽量别让宝宝含着奶瓶睡觉,只要宝宝可以自己喝水了,就可以慢慢训练宝宝使用水杯,然后慢慢戒掉奶嘴的习惯,喝完奶后,可以喝点温开水漱口,冲走残留的奶液。
做好这些日常护牙小贴士,可以有效预防龋齿。
1、白天想安抚宝宝,直接给安抚奶嘴,不要直接给宝宝喂他们喜欢的含糖液体或牛奶,最好就只给水,或者安抚奶嘴。
2、不要把安抚奶嘴蘸了糖、蜂蜜或任何含糖液体后再给宝宝含着,在宝宝睡觉时,不要喂含糖液体(奶、母乳都不行)。
3、母乳妈妈不要给宝宝养成奶睡习惯。这也会导致蛀牙。可以用安抚奶嘴或饮用水代替。
4、不要在宝宝的食物里添加糖。早点教宝宝学会用吸管,减少糖水与牙齿的接触,或者就给宝宝喝水,少喂甜的。
5、不要让孩子带着奶瓶或食物上床睡觉。这不仅会使孩子的牙齿暴露在糖中,还会使孩子面临耳朵感染和窒息的风险。
6、检查家里的水是否含氟。喝含氟化物的水对孩子的牙齿很有好处,如果你家中的水足够的氟化物,医生或牙医可能会给你开一种氟化物补充剂。
7、限制孩子吃甜食或粘性食物的量。如糖果,软糖,饼干,水果卷或饼干,这些食物尤其糟糕,吃完要及时清理牙齿。
8、只在吃饭的时候喝果汁,或者根本不喝。美国儿科学会不建议6个月以下的婴儿喝果汁。如果给6到12个月大的婴儿喝果汁,每天应限制在毫升左右,并用水(半水,半果汁)稀释。对于1至6岁的儿童,每天饮用的果汁应限制在-毫升左右。
9、定期涂氟。涂氟防龋是指将氟保护剂涂在牙齿表面,形成涂抹膜后可以长期停留在牙齿表面,不断地向牙齿缓慢、持续地释放氟离子,这可以阻止酸的侵蚀,使牙齿坚固,有效预防龋齿,儿童从3岁起,每半年到牙科做定期检查,同时做全口牙齿涂氟,具体咨询牙医。
10、在宝宝喝奶的时候,一定要抱着他们。不要让宝宝自己抱着奶瓶在婴儿床上,不要让宝宝在睡着后还喊着奶瓶或乳房,奶水会在宝宝的嘴里渗透,导致蛀牙。
11、定期看牙医。美国牙科协会和美国儿科学会建议,宝宝在1岁时,或者萌出第一颗牙齿时,进行第一次牙科检查。以后定期检查牙齿,如果在宝宝出生15个月内还没看到牙齿长出来,也得去看医生。
要提醒所有家长的是,健康的牙齿对宝宝的整体健康很重要。
它们帮助宝宝吃东西,形成声音和文字。
它们也会影响宝宝下巴的生长方式。
一个好的口腔护理可以帮助宝宝养成好的习惯,而不良的口腔护理可能导致感染,疾病,或其他牙齿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