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气是指从口腔或其他充满空气的空腔中如鼻、鼻窦、咽,所散发出的臭气,它严重影响人们的社会交往和心理健康,WHO已将口臭作为一种疾病。口腔局部疾患是主要导致口臭的原因,但不容忽视的是,口臭也常是某些严重系统性疾病的口腔表现,有一些器质性疾患也会导致口臭症。
病理性口臭:口源性口臭及非口源性口臭
口源性口臭:80%~90%的口臭是来源于口腔。口腔中有未治疗的龋齿、残根、残冠、不良修复体、不正常解剖结构、牙龈炎、牙周炎及口腔粘膜病等都可以引起口臭。
1.其中龋齿和牙周疾病又是最常见的相关疾病。
2.深龋窝洞内、不良修复体悬突下常残存食物残渣和菌斑,细菌经过发酵分解,产生臭味。
3.牙髓坏死或化脓性牙髓炎,未经治疗也可发出臭味;
4.牙周病患者常伴有大量的牙石、菌斑,牙周袋内细菌发酵产生硫化氢、吲哚和氨类,因而产生臭味。
5.另外,牙周脓肿和牙周袋溢脓,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合并牙周致病菌感染,也会发出臭味。
6.唾液的质和量也起到重要作用。唾液量的减少、蛋白质等有机成分的增多降低了唾液的冲刷作用和缓冲作用,使细菌大量繁殖,分解唾液、龈沟液及食物残渣中的有机成分,产生大量的挥发性硫化物、吲哚等物质,引起口臭。
非口源性口臭
1.口腔邻近组织疾病如化脓性扁桃体炎、慢性上颌窦炎、萎缩性鼻炎等,可产生脓性分泌物而发出臭味;
2.临床上常见的内科疾病如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出现酸臭味;
3.幽门梗阻、晚期胃癌常出现臭鸭蛋性口臭;
4.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可呼出丙酮味气体,尿毒症患者呼出烂苹果气味。
5.另外白血病、维生素缺乏、重金属中毒等疾病均可引起的口臭。
生理性口臭饥饿、食用了某些药物或洋葱、大蒜等刺激性食物、抽烟、睡眠时唾液分泌量减少所致的细菌大量分解食物残渣等都可能引起短暂的口臭。而健康人的口臭可能由于不良的口腔习惯和口腔卫生造成舌背的菌斑增多、增厚所引起。
如何预防口臭
1.注意口腔卫生,养成饭后漱口的习惯,使病菌不易生长。
2.注意劳逸结合,防止受冷,急性期应卧床休息。
3.平时多饮淡盐水、开水。也可日常生活中以茶为饮品除预防和改善治疗口臭外还能调节人体机理平衡,消炎抗菌,清热解毒,清洁口腔。增强人体抵抗力。这类中草药茶主要有野菊花、蕃楸草、箐橡草、金银花、黄连等。
4.避免烟、酒、辛辣、过冷、过烫刺激食物。烟草中含有尼古丁等有害物质,抽烟会导致口臭,加上呼吸道的感染,导致口干,唾液减少加重口臭。
5.冬苋菜、蜂蜜、番茄、杨桃、柠檬、青果、海带、萝卜、芝麻、生梨、荸荠、白茅根、甘蔗等食品,具有清热退火,润养肺肾阴液的作用,可适量选食。
6.漱口。漱口能明显降低挥发性硫化物值和嗅觉分值,对口臭有效。理想的除臭产品应当具备低浓度、有效、在口腔中较长时间的保持有效浓度且无任何严重的副作用。事实上,能满足这些条件的产品很少。含杀菌因子的漱口液作用时间短,长期应用容易造成口腔细菌群失调,不是抑制口臭的理想办法。全植物抑菌成分的漱口液被认为安全有效,但仍缺大宗的研究数据支持。
7.全身疾患的控制。对系统疾病引起的口臭,治疗和控制原发疾病非常重要。如胃肠道疾患的患者在针对原发病病因治疗的同时,还要注重肠道菌群失调的平衡问题,维持良好的肠道菌群平衡对胃肠疾患的恢复、口臭的控制有诸多裨益。
8.保持饮食规律营养平衡,多食用含酸和维生素的蔬菜和水果。并十分注意口腔卫生,每天早晚刷牙漱口,用牙刷或洁净的毛巾轻柔地刷除舌苔等。注意定期接受口腔检查,注意如何预防口臭,避免进食味道浓烈的食品。每天多喝水,以保持口腔湿润,都可以避免口臭。
来源:生命美好,本文为公益科普软文,如涉版权请联系后台删除。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