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臭一种无法言说的尴尬

一位热心听众“雨墨”给我们留言说:“我妈说我口臭很厉害,让我开些清火的药。我自己一点感觉都没有啊,而且我一吃寒凉的就拉肚子,这是病吗?需要吃药吗?”相信这位朋友的问题也困扰着很多朋友,口臭只是个小毛病,但既然已经影响到别人,成为一种“环境污染”了,就必须得调理一下。医院消化科贺鸿杰医生做客乡村保健站,来和我们说说有关口臭的那些知识!

专家

医院消化科贺鸿杰医生

你来问

医生答

1

口臭是病吗?它是怎么引起的呢?

所谓口臭(也有称“口气”的),就是人口中散发出来的令别人厌烦、使自己尴尬的难闻的口气。它严重影响人们的社会交往和心理健康,WHO已将口臭作为一种疾病来进行报道。调查显示,中国口臭患病率为27.5%。而在西方国家,则为50%。全球约有10%~65%的人曾患有口臭或正在被这种疾病所困扰。

据有关数字统计,80%~90%的口臭是来源于口腔。口腔中有未治疗的龋齿、残根、残冠、牙龈炎、牙周炎及口腔粘膜病等都可以引起口臭。其中龋齿和牙周疾病又是最常见的相关疾病。牙髓坏死或化脓性牙髓炎,未经治疗也可发出臭味;牙周病患者常伴有大量的牙石、菌斑,牙周袋内细菌发酵产生硫化氢、吲哚和氨类,因而产生臭味。另外,牙周脓肿和牙周袋溢脓,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合并牙周致病菌感染,也会发出臭味。

另外,不健康的生活习惯也会导致口臭,比如长期大量吸烟、喝酒,喜欢洋葱、大蒜等刺激性食物、肥甘厚腻饮食的人群也会有不同程度的口气。

2

唾液对口气的影响非常大,真的是这样吗?为什么有时候我们感觉不到自己的口气?

当然唾液的质和量对口腔是否有口气也产生重要作用。唾液量的减少、蛋白质等有机成分的增多降低了唾液的冲刷作用和缓冲作用,使细菌大量繁殖,分解唾液、龈沟液及食物残渣中的有机成分,产生大量的挥发性硫化物、吲哚等物质,引起口臭。俗话说:“久入芝兰之室而不闻其臭”,这和喜欢吸烟喝酒的人闻不到自己呼出的烟味酒味是一个道理啊。

3

很多人会说:“你上火了,所以有口气。”这个火大在中医里指的是什么?咱们怎么辨别自己火大呢?该怎么调理下?

肠胃环境,也就是肠道正常的微生态环境如果受到破坏,比如急性胃肠炎,功能性消化不良,胃肠功能紊乱,也会产生口气。

老百姓所认为的火,与我们中医理论中所说的火,其实是有一定区别的。老百姓说自己上火了,就认为是实实在在的“火”,大多数都要吃下火药。

而中医有“少火生气,壮火食气”之说,意思是说适当的火是人体保持阴阳平衡,维持生命活动的必需,如果火过大了,就会损耗正气。因此中医将“火”分为实火和虚火。虚火,也作“上火”。一般是指阴虚而导致火升的病理现象。

实火一般是中医所讲的外来的实邪所致,就是饮食上过盛所导致的。实火的治疗是用清热、降火的泻法,虚火是用补法。

4

有的时候我们如果放纵了一下自己,吃得很多,也会发现有口气,这是怎么回事呢?该怎么治疗呢?那么怎样来分辨是实火还是虚火呢?

(一)看小便:颜色黄、气味重,同时舌质红,舌苔黄厚,为实火;小便颜色淡、清,说明体内有寒,是虚火。

(二)看大便:大便干结成粪球样、口气臭秽,舌质红的为实火;大便干结、或者粘腻不痛快,舌质淡、舌苔白的仍为虚火;大便稀软或腹泻说明体内有寒,是虚火。

(三)看发热:如果身体出现发热的症状,体温在38°C以上时,全身燥热、口渴,这是内热大,是实火;如果是头目昏眩,耳鸣耳聋,虚火牙痛,五心烦热,腰膝酸痛,骨蒸潮热,盗汗颧红,咽干口燥,舌质红,脉细数。这是阴虚内热,是虚火。

那来看看我们上面提到的这位朋友,妈妈说他有口臭,看似有“实火”,但是呢,一吃寒凉即泄泻,这类患者如果具体问起来,多半平时喜食寒凉,有脘腹胀满,大便粘滞不爽或者偏稀溏,手足怕凉等症候,也就是体内有寒,属于脾胃虚寒,是虚火,那么治疗上当然要补虚,给予温中益气,健脾化湿这类的药,比如中成药香砂和胃丸、参苓白术散、良附丸等,如果吃下火药,那么就会背道而驰,让他的胃肠功能越来越虚。而目前单纯实火的人已是越来越少了,多数都是虚火或者是虚实夹杂。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老百姓的养生意识也越来越强了,平时呢,医院开一些中药来调理调理。最常见的就是两种类型,一个是开下火药的,再者呢,就是开补肾药的。我建议大家最好是找一位中医大夫把把关,看你到底上的是虚火还是实火:虚火应该服用养阴清热的药物,比如知柏地黄丸、杞菊地黄丸或者平时多吃梨或西洋参补补阴;实火才能服用清热泻火的药。如果虚火患者服用牛黄类药物来降火,反而会使阴虚更虚,甚至损伤脾胃。

5

有些人嘴里常有一股臭鸡蛋味,有些人嘴里则是酸臭味,还有的甚至是一嘴的腐臭味,口气的不同是不是也暗示着身体的不同疾病呢?

养肝和健脾可以同时进行,养肝的方法有很多种,因为肝病与心情的关系比较大,精神高度紧张、压力大、抑郁生气都会伤肝,所以首先就要学会释放压力,放松心情,放松身体,可以适当做一些散步、慢跑、游泳、打太极拳等强度不大的健身项目,另外可以多吃一些具有疏肝健脾功效的食物或者药物。药食同源,其实在中医里,很多药物既可以当药物也可以当食物,具有疏肝作用的药物,比如玫瑰花、月季花、菊花、白梅花、陈皮、山楂等,具有健脾作用的药物有山药、芡实、薏苡仁、粳米、白扁豆等。

胃肠调理,生活点滴做起

胃肠调理,生活点滴做起。

1、饮食调理:

凡饮食不节,过饥过饱或过食生冷食品都能影响胃的功能而引起疼痛,胃病之后消化性功能减弱,因此饮食一定要按时定量,少吃为宜,吃饭时要细嚼慢咽,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胃喜润恶燥,而醇酒辛辣,油腻厚味的食物均能生热化燥,对胃部不利。

同时肠胃不好的人吃饭要注意:除了定时定量进餐要细嚼慢咽,另外心情要放松,饭后略作休息再开始工作。

肠胃不好的人要注意忌嘴,不吃过冷、过烫、过硬、过辣、过粘的食物,更忌暴饮暴食,戒烟禁酒。

2、精神调理:

临床上由于精神刺激、情志不舒、肝气郁滞,使胃病复发和加重的最为多见。因此建议肠胃不好的人保持精神舒畅愉快,情绪稳定,避免情志刺激。同时,注意劳逸结合,防止过度疲劳而殃及胃病的康复。

3、慎起居、重锻炼:

有规律的生活对于健康也是非常重要的,得了胃病更应当注意,肠胃不好的人按时用药之外,还要有严格的作息制度,保证充足的休息和睡眠,可以促进疾病的康复。经常锻炼身体,能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通过运动可以促进胃肠道的蠕动和分泌。同时注意气候变化及时增减衣被,免受寒邪侵袭,对于促进胃病的康复有着重要的意义。

编辑:何姝寰

统稿:尹媛、许越淋

责任编辑:张磊

赞赏

长按







































微信聊天机器人
QQ聊天机器人



转载请注明:http://www.hdncy.com/ysycs/562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