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臭是指从口腔或其他充满空气的空腔中如鼻、鼻窦、咽所散发出的臭气,它严重影响人们的社会交往和心理健康,WHO已将口臭作为一种疾病来进行报道。调查显示,中国口臭患病率为27.5%。而在西方国家,则为50%。全球有10%~65%的人曾患有口臭。
可是无论来自哪里,散发出来的臭气都会令人厌烦,自己也会尴尬,特别是看到别人捂着鼻子,扭着头默默远离的时候。口臭不仅让他人不敢接近,知道自己口臭之后也会影响自己近距离与人交往的勇气,时间长了难免产生自卑心理,最终影响正常的人际关系和情感交流。
口臭实际上也是一种病
口臭实际上也是一种病,还有专门的医生来诊断。经过专业训练的口臭鼻测医师,通过闻病人的口气,用1-5分标准来衡量口臭的程度。想象一下这个场景,感觉还是挺为难医生的,天天要闻这些臭气。评价口臭状态,鼻测医师是非常准确的,但也有专门的仪器。临床上有专门的电子鼻来测试口臭,实际上测试的是挥发性的硫化物,比如硫化氢、甲硫醇等。含硫的化合物是引起口臭的一类气体,通过检测它们的含量来评估口臭的严重程度。Halimeter就是利用化学反应的原理,以数字的方式表示口腔中这类硫化物的ppb浓度,吹一口气就能知道臭到什么程度,对医生来说真是大有用处,可以大大减轻医生受到的毒气伤害。
流行病调查结果发现,口臭这种病的发病率还很高。
据统计,口臭在中国人群中的发病率达到了27.5%,那些爱吃肉的西方国家,口臭发病率更是高达50%,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多项调查表明,约有65%的人都曾患有口臭。口香糖最初也是来自西方国家,这可能跟他们高比例的口臭患者有关系。此外,西方人还有高比例的狐臭人群,两“臭”叠加,杀伤力绝对猛烈,西方人大量使用香水可能也是出于这些原因吧。
口腔局部疾患是主要导致口臭的原因,但不容忽视的是,口臭也常是某些严重系统性疾病口腔表现,有一些器质性疾患也会导致口臭症。
1.病理性口臭
(1)口源性口臭据统计,80%~90%的口臭是来源于口腔。口腔中有未治疗的龋齿、残根、残冠、不良修复体、不正常解剖结构、牙龈炎、牙周炎及口腔黏膜病等都可以引起口臭。其中龋齿和牙周疾病又是最常见的相关疾病。深龋窝洞内、不良修复体悬突下常残存食物残渣和菌斑,细菌经过发酵分解,产生臭味。牙髓坏死或化脓性牙髓炎,未经治疗也可发出臭味;牙周病患者常伴有大量的牙石、菌斑,牙周袋内细菌发酵产生硫化氢、吲哚和氨类,因而产生臭味。另外,牙周脓肿和牙周袋溢脓,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合并牙周致病菌感染,也会发出臭味。唾液的质和量也起到重要作用。唾液量的减少、蛋白质等有机成分的增多降低了唾液的冲刷作用和缓冲作用,使细菌大量繁殖,分解唾液、龈沟液及食物残渣中的有机成分,产生大量的挥发性硫化物、吲哚等物质,引起口臭。有些戴假牙的人不注意假牙的清洁,口腔内也会有气味。
(2)非口源性口臭口腔邻近组织疾病如化脓性扁桃体炎、慢性上颌窦炎、萎缩性鼻炎等,可产生脓性分泌物而发出臭味;临床上常见的内科疾病如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出现酸臭味;幽门梗阻、晚期胃癌常出现臭鸭蛋性口臭;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可呼出丙酮味气体,尿毒症患者呼出烂苹果气味。化脓性支气管炎,肺脓肿等,都会经呼吸道排出臭味,表现为口臭。另外白血病、维生素缺乏、重金属中毒等疾病均可引起的口臭。
2.生理性口臭
平时在生活中不注意口腔卫生,不刷牙,不漱口,或刷牙马马虎虎的人,口内食物残渣长期积存,在细菌的作用下发酵腐败分解,产生吲哚硫氢基及胺类等物质,发出一种腐烂的恶臭。饥饿、食用了某些药物或洋葱、大蒜等刺激性食物,抽烟、睡眠时唾液分泌量减少所致的细菌大量分解食物残渣等都可能引起短暂的口臭。而健康人的口臭可能由于不良的口腔习惯和口腔卫生造成舌背的菌斑增多、增厚所引起。由于舌背的表面积大,有许多乳头、沟裂和凹陷,有利于细菌、口腔黏膜脱落上皮、食物残渣等的滞留,充当“细菌储藏室”,有利于口臭的产生。有研究表明,口臭程度、挥发性硫化物的量与舌苔厚度及面积均存在正相关关系,其中与舌苔厚度的关系更为密切,清除舌苔后挥发性硫化物减少。这可能因为舌苔越厚,越易形成厌氧环境,越利于厌氧菌的生长,从而也越利于挥发性硫化物的产生,导致口臭。
除此之外,还有假性口臭,即患者本人自我感觉有口腔异味,但检查结果为阴性。可通过解释说明和心理咨询得到改善者。
口臭与微生物有关系
口臭的气味差异可能对应不同的原因,比如酸臭味可能是由于消化系统出了问题,如消化不良和胃炎;腐臭味可能是肝脏出了问题;丙酮味则可能是酮症酸中毒;带氨味可能是肾脏病人。根据呼出气体的组成和性质有助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无论什么原因,口臭都是身体不健康的一种信号,如果不注意,时间长了会引起一系列的疾病,包括自杀!
80%~90%的口臭与口腔中的微生物代谢蛋白质和氨基酸产生的胺类化合物,如氨、吲哚、粪臭素(粪便气味)、尸胺(死尸的气味)和腐胺(腐败气味),以及挥发性硫化物,如硫化氢(臭鸡蛋味)、甲硫醇(烂包菜味)和二甲基硫醚(烂海带味)等有关。氨和硫化氢这些小分子气体可以自由出入血管和粘膜组织,不管在身体什么部位产生的臭气都能快速进入血液,随着血液循环到达肺泡。在发生气体交换时很容易随着二氧化碳呼出去,也可以直接在口腔粘膜部位跑出去,无论从哪里出去,最终都会引起口臭。这些气味的产生跟特定的细菌分解特定的氨基酸有关,比如硫化氢来自于某些细菌对半胱氨酸的分解,甲硫醇来自某些细菌对甲硫氨酸的分解。
有几种菌——牙龈卟啉单胞菌,齿垢密螺旋体,坦氏菌和Solobacteriummoorei菌经常出现在牙周炎和口臭患者的口腔中。前两种菌都能生成硫化氢和甲硫醇,并且产硫化氢的量要比一般的细菌要多10倍。最后这种还没有中文名称的菌也能产生硫化氢,并且在所有口臭患者中都能找到,而在非口臭患者中,只有14%携带有这种细菌。
口臭产生的三个条件
要想产生上述臭气,需要三个必备条件,一个是蛋白质或氨基酸,另一个就是可以分解它们产生臭气的细菌,还有一个是厌氧的环境。蛋白质或氨基酸来自于口腔的食物残渣,比如塞在牙缝里的肉丝,也可以来自口腔本身,因为口腔里面其实大部分也都是肉。对于细菌来说,它们并不关心这些肉来自食物还是来自人体,口腔里的脱落细胞,坏死的组织等都可以成为细菌的食物。因此,患有牙龈炎、牙龈出血和牙周炎的病人,口臭都比较重,可能就是因为细菌把那些因炎症牺牲的人体细胞给消化分解产臭气了。特别是,严重到不止是牙周炎,已经开始出现牙周袋的患者,牙周袋越深,细菌藏得也越深,氧气的浓度越低,越容易产生臭气,口臭也越严重。
还有一个现象,那就是口臭患者的舌苔往往比较厚腻。舌苔实际上是由舌苔上的菌群和口腔中脱落细胞、白细胞、代谢产物等一起组成的。口臭的程度与舌苔的厚度和面积密切相关,舌苔越厚越易于形成厌氧环境,越有利于厌氧菌的生长。口臭患者厚舌苔上细菌的种类明显增多,而且舌苔的颜色也和微生物的组成有关。
有研究就专门分析了患有胃炎的黄色舌苔上的微生物组成,结果发现在所有13位胃炎患者的黄舌苔中都能检测到芽孢杆菌,而健康受试者中就不存在。有意思的是,当用一种治疗脾胃病的传统中药治疗两个疗程后,这些患者的舌苔颜色恢复了正常,同时,舌苔中的芽孢杆菌也消失了,舌苔菌群的组成也更接近健康人了。可见,芽孢杆菌很可能是舌苔呈现黄色的原因,或者是这种舌苔中独有的一种细菌。
月亮花本草抑菌凝胶,针对各种生殖健康问题,具有洁阴、养阴、美阴、缩阴的功能。净宫清毒,祛腐生新,由内调修,调经养颜。暖宫养巢,确保青春,杀菌排毒,祛除异味。滋养修复,促进愈合,平衡阴阳,做完美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