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面神经属于
A:运动神经
B:交感神经
C:感觉神经
D:副交感神经
E:混合性神经
1、正确答案:E
解析:面神经为混合性神经,含有运动、副交感及味觉纤维。面神经受损,可以导致面瘫,临床较常见,考生印象较深,从而忽略了面神经所含有的其他纤维成分。
2、关于下颌支的内面结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下颌孔的前方为下颌小舌,为蝶下颌韧带的附着处
B:下颌孔的后上方有下颌神经沟
C:下颌孔的前上方有下颌隆突
D:下颌孔的下方有下颌舌骨沟
E:下颌小舌的后下方骨面粗糙称为咬肌粗隆
2、正确答案:E
解析:下颌支内面中央稍偏后方有下颌孔;下颌孔前方有锐薄的小骨片,为下颌小舌,为蝶下颌韧带的附着处;下颌孔后上方有下颌神经沟;下颌孔前上方,有由喙突往后下及髁突前下汇合成的下颌隆突;下颌孔的下方有下颌舌骨沟。咬肌粗隆为下颌支外侧面的解剖结构。故E是错误的,选E。
3、以下关于桩冠外形的描述,正确的是
A:横径为根径的1/2
B:圆形
C:与根管壁不要太密合,以便于就位
D:与根部外形一致
E:从根管口到根尖为圆柱状
3、正确答案:D
解析:桩冠外形应与根部外形一致,横径为根径的1/3,与根管壁尽可能密合。横截面形态与根管形态一致,不一定为圆形。
4、下列疼痛特点是哪种疾病的表现
出现与体位有关的是
A:急性牙髓炎
B:慢性牙髓炎
C:牙髓坏死
D:牙髓钙化
E:牙内吸收
4、正确答案:D
解析:略
5、患者,男性,21岁,半年前行右下第三磨牙垂直中位阻生齿拔除术,术后局部肿胀明显,开口中度受限。为了预防术后肿胀等反应,可考虑使用
A:酚磺乙胺(止血敏)
B:抗菌药物
C:地塞米松
D:碘仿药物
E:阿司匹林
5、正确答案:C
6、贝尔面瘫临床表现哪个是错的()
A:若病变在乳突孔附近,表现为完全性面瘫
B:病变部位更高,还可有味觉异常或丧失以及涎腺分泌障碍
C:若波及支配镫骨肌的神经分支,可出现听觉过敏
D:病变波及膝状神经节,可出现外耳道疱疹,并有耳廓及外耳道感觉迟钝及剧痛
E:波及听神经,也不会有耳鸣眩晕
6、正确答案:E
解析:临床表现取决于病变部位:若病变在乳突孔附近,表现为完全性面瘫;若病变部位更高,在鼓索与镫骨肌之间,除完全性面瘫外,尚可有味觉异常或丧失以及涎腺分泌障碍。若波及支配镫骨肌的神经分支,可出现听觉过敏。病变波及膝状神经节,可出现外耳道疱疹,并有耳廓及外耳道感觉迟钝及剧痛。若病变波及经过膝状神经节岩大神经,还可出现泪腺分泌障碍。若病变在脑桥与膝状神经节之间,感觉与分泌功能障碍一般较轻。如波及听神经,可有耳鸣眩晕。
7、第三、四代粘结剂对牙本质的固位作用产生于
A:微机械嵌合
B:化学键
C:分子间引力
D:氢键
E:范德华力
7、正确答案:A
解析:釉质经酸处理后,由光滑表面变成具有高表面自由能的蜂窝状表面,低黏度树脂借助毛细管作用渗入微孔中,然后聚合,形成树脂-釉质的微机械嵌合。
8、患者,男,40岁。半年来左上后牙遇冷热痛,但无自发痛,近1个月来,除冷热过敏外隐隐作痛。近1周出现自发痛,阵发加剧,夜间痛。检查发现左上第二磨牙近中龋深穿髓,探痛明显,叩痛(±)。
当该患牙出现阵发剧痛一段时间后,未经治疗疼痛反而减轻,但出现咀嚼痛,其最可能的原因是
A:对疼痛逐渐适应
B:炎症分泌物自行引流
C:牙髓逐渐坏死
D:机体免疫力增强
E:已出现根尖周炎
8、正确答案:E
解析:患者有半年的冷热痛史,但无自发痛,说明曾经有慢性牙髓炎,现在有刺激痛、自发痛,夜间痛,表现为牙髓炎急性症状,检查近中龋深穿髓,所以诊断为慢性牙髓炎急性发作,所以D正确。叩痛不明显,所以A错误。无X线片证据,所以B错误。因为长期冷热痛史,所以急性牙髓炎不全面,所以C错误。已经出现急性症状,所以E错误。故93题选D。2.慢性牙髓炎的牙髓炎症扩散,髓腔已有感染,应用牙髓摘除术,去除感染源,所以D正确。活髓切断用于局限于冠髓的感染,所以A错误。直接盖髓用于意外露髓口小且时间短,所以B错误。干髓治疗用于局限于冠髓的感染,所以C错误。拔除不符合保存患牙的原则,所以E错误。故94题选D。3.牙髓急性炎症,疼痛无法定位,温度测验结果可帮助定位患牙,但是没有此选项,而且是上、下颌后牙的鉴别,因上下颌的感觉神经不一样,可以用麻醉法鉴别,所以B选项正确。探诊用于探龋洞,但是如果患者已经处于疼痛状态,效果不大,所以A错误。叩诊、咬诊、扪诊意义不大。所以C、D、E错误。故95题选B。4.牙髓炎没有控制,进一步发展会导致根尖周炎,而且咀嚼痛是根尖周炎的表现,所以E正确。未经治疗疼痛反而减轻是因为牙髓坏死,活力丧失,而不是对疼痛逐渐适应、机体免疫力增强或炎症分泌物自行引流,所以A、B、D错误。牙髓逐渐坏死没有解释咀嚼痛,所以C错误。故96题选E。
9、在社区开展口腔健康调查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
A:掌握口腔健康基线资料
B:将来评估预防项目的基线资料
C:了解人群口腔患病状况
D:设计预防项目的需要
E:计算机统计资料的需要
9、正确答案:E
解析:在社区开展口腔健康调查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计算机统计资料的需要。
10、糖皮质激素昼夜分泌规律为
A:清晨6~8时最低,午夜12时最高
B:清晨6~8时最高,午夜12时最低
C:上午10时最高,晚8时最低
D:上午10时最低,晚8时最高
E:中午12时最高,晚12时最低
10、正确答案:B
解析:内源性糖皮质激素的分泌有昼夜节律性,血液中皮质醇的浓度在一天中变化很大,且有一定的规律,表现为早晨6~8时血中皮质醇水平最高,以后逐渐下降,午夜12时最低,3~5时又开始上升,至8时又达高峰。这称之为皮质醇分泌的昼夜节律。成人一般每日分泌20~30mg。昼夜分泌规律是临床用药的依据。故选B。
修其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