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齿被称为人类进化史上Bug(漏洞)一样的存在。“它体积虽小,却姿态千秋、身形各异;它一言不合就发炎,有时疼得人辗转难眠……”被智齿支配的恐惧,你经历过吗?
智齿是指牙槽骨上最后面的第三颗磨牙。由于它萌出时间一般在16~30岁之间,此时正是人体生理、心理发育都接近成熟的时期,有“智慧到来”的象征,因此被称为“智齿”。
调查表明:我国16~25岁人群中智齿的萌出率为54%,在已萌智齿中阻生和错位约占44%,其中发生在下颌者约是上颌者的2.5倍。
智齿到底要不要拔?大多数情况下,智齿在口腔健康中扮演的都是“反派角色”,如果符合以下症状,建议您还是长痛不如短痛——拔!01反复发炎牙齿、牙龈间隙常有食物残留,不易清洁,易诱发冠周炎,发作起来又肿又痛,严重起来嘴巴都张不开。02智齿被蛀智齿出现比较深的龋坏(也就是俗称的蛀牙),或位置不正、窝洞发生在牙齿邻面、位置较深等,日常刷牙很难清洁到,这种情况也建议拔掉,否则可能引发神经痛、牙髓炎。03与邻牙关系不和谐智齿萌发空间不足,与邻牙不能形成良好的邻接关系,很容易塞牙,导致邻牙龋坏或者牙槽骨吸收。久而久之,两颗临近的牙齿会“同归于尽”,严重影响咀嚼功能。04上下智齿没能“配对”成功对侧智齿没有萌出或已拔出,没有相抗衡的智齿来对咬的话,有时会发生智齿过度萌发伸长现象,甚至会直接咬在对侧牙龈上,导致反反复复咬破牙床,严重影响咬合功能。05正畸需要拔除智齿为排齐的牙齿“腾地方”,保证正畸治疗的效果,通常会考虑拔除智齿或其他不是那么重要的牙,比如双尖牙,也就是虎牙后面的牙。如果是智齿挤占空间导致其他牙齿错位、变形,那就更得拔了。06引起其他病变智齿萌出位置异常,导致咬合关系错乱,影响颞颌关节正常活动;可能还会引起颌骨的萌出性囊肿,破坏颌骨。简单来讲,有隐患的智齿,一律建议拔除。当然也有一些“乖巧听话,从来不找事”的智齿,我们可以暂时保留、不做处理。拔除智齿是个“技术活”如果您决定拔除智齿,要明白拔除智齿也是存在一定风险的,通常需要拍一张X光片来评估风险的大小。若智齿的牙根距离下颌神经管较近,那么下牙槽神经损伤的风险就会比较大,拔牙后可能会出现短暂的甚至是永久性的拔牙侧下唇麻木等神经损伤表现。若是比较复杂的智齿拔除术后也会有肿胀、疼痛、出血、感染等可能。所以,一医院进行检查,医院、靠谱的医生很重要哦!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进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