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诊断方法
爱益口腔
1.问诊咨询患者及其家属,患牙进食遇冷,热,酸,甜刺激时有无疼痛或不适感,刺激去除后疼痛是否消失,患牙有无治疗史。2.视诊观察患牙有无颜色的改变,有无龋洞的形成。3.探针使用尖头探针检查龋坏或疑似龋的部位,探查龋洞的质地,大小,位置,深度等。4.X线检查用于邻面龋,继发龋,隐匿龋不宜用肉眼及探针查出。5.牙髓活力的检查是判断牙髓活力的检查方法,包括温度测试法和电测试法。6.光投照法可以直接看龋损的部位,深度及范围。
(二)诊断标准
1.浅龋浅龋位于牙冠的浅龋可分为窝沟龋和平滑面龋,早期窝沟龋可见部位颜色的改变,同时探针检查时有粗糙感或能挂住探针尖端。平滑面龋浅龋龋损部位呈白垩色,邻面的平滑面龋早期不易察觉,用牙线检查,配合X线片可能作出早期诊断。
浅龋诊断应于牙釉质钙化不全,牙釉质发育不全和氟牙症相鉴别。
牙釉质钙化不全
表现有白垩状损害,表面光洁,白垩色损害可以出现在牙的任何部位,而浅龋有一定的好发部位。
牙釉质发育不全
牙发育过程中,成釉器的某一部分受到损害,可造成牙釉质表面不同程度的实质性缺损,甚至牙冠缺损。牙釉质发育不全时也有变黄或变褐的情况,但探诊时,缺损部位硬而光滑,病变呈对称性,这一特征于浅龋鉴别。
氟斑牙
受损牙面呈白垩色至深褐色,患牙为对称性分布,地区流行情况是于浅龋鉴别的重要参考因素。
2.中龋龋病进展到牙本质浅层,牙本质因脱矿而软化,随色素侵入而变色,呈黄褐或深褐色,同时出现主观症状。中龋患者对酸甜食物敏感,过冷过热的食物也可产生酸痛感觉,冷刺激尤为显著,刺激去除后症状立即消失。龋洞中除了病变的牙本质外,还有食物残渣,细菌等。中龋有其典型的临床症状,因此诊断并不难。
3.深龋龋病进展到牙本质深层时为深龋,临床上可见很深的龋洞,易被探查到。但位于邻面的深龋洞以及有些隐匿性龋洞,外观仅有色的改变,洞口较小病变深度较深,临床上很难发现,应结合患者主观症状,结合探诊。若深龋洞洞口开放,常食物嵌塞,食物压迫使牙髓内部充血,压力增加,产生疼痛。遇冷热及化学刺激时,产生疼痛比中龋更加剧烈。深龋应注意与可复性牙髓炎和慢性牙髓炎相鉴别。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