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痛
牙痛是口腔疾病中常见病症之一,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以牙齿疼痛为主要症状的口腔科疾病,其发病原因多于胃肾及外感风寒有关,临床上的表现多有牙周炎、根尖牙周炎、牙髓炎、龋齿炎等所导致,如遇冷、热、酸、甜食物刺激时,常可加剧。1中医认识
手足阳明经上胃腑、大肠有积热,或外感风寒,内侵阳明,郁而化热,胃火素盛,又嗜吃辛辣,引动胃火循经上蒸口齿;或肾阴亏损,虚火上炎,肾主骨,齿为骨之余,灼烁牙龈,骨髓空虚,牙失营养,致牙齿浮动而痛;风火邪毒侵犯,伤及牙齿及牙龈,邪聚不散,气血流滞,瘀阻牙龈脉络而为病。还有风冷侵袭,气血凝滞牙龈或牙体而产生牙齿浮动疼痛。
牙痛在临床上可分为实证和虚证:
(1)实证:牙齿疼痛,牙龈肿胀,恶寒发热、脉浮,称为风热牙痛;牙痛剧烈,口臭,口渴,小便黄,大便结燥,苔黄,脉数,为胃火牙痛。
(2)虚证:牙隐隐作痛,时痛时止,牙齿松动,脉细,多为阴虚火旺,虚火上升所致。
2西医认识
牙痛是细菌感染,实验室诊断可见病原微生物,引起牙痛的原因分为牙源性和非牙源性两类。牙源性是由急性牙髓炎、慢性牙髓炎、深龋、牙周炎、冠周炎、牙齿敏感症等引起患牙相应部位软组织充血、水肿、炎症反应等。
3雷火灸治疗
颊车、合谷、下关、风池、曲池、外关、太溪
(1)点燃1支灸药,固定在单头灸具上,温灸法灸患侧颊车,距离皮肤3cm,用小螺旋灸法,顺时针方向旋转,每旋转5次为一壮,每壮之间用手压一下皮肤,灸5壮;
(2)用同样的灸法灸合谷5壮;若风热火痛,加灸下关、风池、曲池、外关、太溪,均用雀啄法,,每雀啄5次为一壮,每穴各灸5壮,距离皮肤3cm。
以祛风清热止痛为灸疗原则,灸颊车、合谷,能祛风清热止痛;灸风池、曲池、外关,能疏风散热解毒止痛;灸下关足阳明经,能清胃火牙痛;灸太溪、足少阴肾经,能滋阴清热,降火止痛。牙痛在临床上的诊断虽不难,但致病原因有时是多种因素所致,所以在灸疗时采用的穴位可参照以上穴位加减,还可配合中西医治疗。
15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