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而言,衰老不是一个或几个器官或组织的退变,而是各个方面的全面退变。衰老也不单是种状态,更是一个过程。比如:牙齿最坚硬的牙釉质到了老年会有严重磨损,给牙髓和牙床供血的毛细血管逐渐减少,导致牙龈容易感染、萎缩、脱落。即便在美国这样发达的国家,口腔保健做的非常好,到60岁以上,平均会掉6颗牙,85岁以上40%的老人一颗牙都没有了。下颌骨的肌肉损失40%,骨质丢失20%。
1.
老年人:走得慢,寿命短
俗语说:人老不以筋骨为能。生理性衰老是人体自然衰老的过程,到了一定的时间,身体各项机能就会发生生理性的退化。最明显的、也是最容易被人察觉:在衰老的过程中,皮肤的衰老总是最先。但是国际上最新一项研究表明,走路快慢很有可能预测出你是否早衰,也可以预测您的寿命长短以及健康状况。不少研究已表明,走得快,寿命可能更长。这一相关性在那些快步健走,步态轻盈的老年人群中表现得尤为明显。行走快慢可以预测衰老
医生常常通过测定行走速度来判断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和体质优劣。但对于中年人而言,行走速度变慢是否意味着老得快呢?美国杜克大学以此为课题,开展了一项为期长达50年的大型纵向队列研究。研究共纳入名受试者。研究结果发表于10月11日美国医学杂志网络公开版(JAMANetworkOpen)。研究资料由新西兰达尼丁市健康与发展综合学科研究中心提供。受试人员从3岁开始,研究人员就跟踪随访,记录他们综合健康水平和行为状况等相关资料。在线研究文章截图
与此同时,儿科神经学专家也介入评价,采用标准智力测定方法评价受试人员神经认知能力,包括语言接受能力,运动技能,情绪和行为调节能力。另外还有智商评分(IQ)资料,如信息处理速度,工作记忆水平,概念推理以及语言理解能力。研究人员收集3方面资料:1、受试者通常的行走步速;2、一边行走一边背诵字母时的步速;3、最快步速,旨在评价受试者总体行走速度。此外,这项研究采用自我报告的调查表,并要求受试者进行一系列体力活动测试如抓举力,平衡性,手眼协调能力等,借此评价受试者的身体功能状况。为判断受试人群是否存在“未老先衰”情况,研究人员采集了受试者一系列用来评价衰老的生物学资料,包括体重指数,腰臀比,血压、心肺适应性,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肌酐清除率,血液中尿素水平,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以及牙龈和牙齿健康水平等等。采用核磁共振成像(MRI)技术评估受试者大脑健康水平。2.
中年人:走得慢,老得快
核磁共振成像(MRI)结果表明,年龄同样为45岁,走得慢的,脑容量小,脑皮质变薄,面积变小,脑白质损伤区域增大,换句话说,走路慢者,未老先衰。这一结果与8人独立专家小组根据照片判断结论恰好相符。总体而言,走路慢者不论从心肺健康水平,免疫力,牙龈和牙齿健康程度均下降。研究人员还发现,当在受试者行走速度最快的情况下时测定时,这种相关性更为明显。步伐预测衰老,一目了然
研究首席作者称,这项研究特别之处在于,对这些45岁的人群采用的评价手段通常只用于老年人群。另外还有一个有趣的发现:,3岁时的数据资料包括语言接受能力,运动技能,情绪和行为调节能力等也可预测成年时的步履快慢:如果3岁时这些指标不佳,那么成年时行走会变慢。此项研究高级作者,杜克大学心理学教授TerrieE.Moffitt表示,对于七八十岁的老年人,医生一般认为行走缓慢者寿命比同龄人要短。但这项研究纳入的纳入的年龄跨度从学龄前一直到中年,结果发现,走得慢的确可看出一个人是否未老先衰。……
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
请联系我们删除。
……
数据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