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摘自网络—
这看上去好像是一个很哲学的命题,然而它却与每个人息息相关,并且无法回避。
今天,岳父打来电话,说姥爷这两天身体不太舒服。我问是什么情况,岳母解释说:这段时间农活多,累着了;此外,前些日子有个60来岁的亲戚刚去世,昨天又有一个99岁的邻居走了,这些对老人都是不小的刺激。
是的,死亡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充满恐惧的,更何况是一个已经八十多岁的老人。
死之所以可怕,很大程度上是缘于它的不可知。台湾著名漫画家朱德庸说:“死后的世界,对我来讲是人生最大的一个冒险,因为没有一个活人有经验,可以来告诉你。”(录自《患儿朱德庸》)
正因为这样,所以当子路问孔子“死亡是怎么回事”时,孔子的回答是“未知生,焉知死?”
死亡是神秘的,是不可知的,但是“如何去生”却是我们可以选择和追求的。
任何动物都有生存的本能,这种本能可能是来自于对这个“肉体的我”的确认。人在婴幼儿期就有求生的本能,长大成人后,对肉体的执着就愈加明显。
很奇怪,从小以来,当生病难受时,我都会想:我会不会就此而死去。尽管如此,这些小病小灾并没有让我意识到人对肉体的执着,直到有一天,我的牙齿出现了问题。
在博士毕业之际,我得了牙髓炎。实在疼得难受,医院。医生说,需要先钻孔把牙髓去掉,再做进一步处理。一听说要在牙上钻孔,我是天大的不乐意,转身就走了。
又忍了几天,最终没法,还是钻孔了。之后,因为学业忙,耽误了后面的治疗,结果在某次吃饭时,病牙被咬裂了。
医生说,需要拔牙,我当然不同意,要求留牙做保守治疗。之后,治疗过程几经周折,我始终不同意拔牙。
至今,牙根还是留着,但咀嚼效果已经大不如前了。但我还是在心里庆幸:我的牙没有被拔掉。
尽管,我们对肉体无比执着,但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他(她)有精神的体验和追求。我想这就是老子为什么强调“死而不亡者寿”的原因。
在精神上,活着的时候,可以去体验和追求;面对死亡,更需要有所寄托。宗教对于人类有很多的价值,而在这方面则尤为突出,甚至不可替代。
当然,宗教不仅介绍了天堂和极乐世界,还强调了轮回。轮回跟死亡一样,是个神秘的命题。而朱德庸在同一篇文章的末尾则这样说道:“如果真能够选择,我选择不来,我选择不再来,我选择无知觉、无生命地飘浮在宇宙里,我选择没有我。”(写于年秋)
欢迎发信息到“医路偕行”,或发邮件到yiluxiexing
.北京白癜风介绍南昌白癜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