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孕期口腔保健小知识,赶紧收藏吧

加强口腔保健促进口腔健康

/////////////////////

口腔保健小知识

孕前检查是每个准备做母亲的女性都必做的项目,这个时候也是进行口腔保健的最佳时期。了解孕期的口腔保健特点,掌握常用口腔保健措施和方法,并根据自己的口腔健康状况制定相应的保健和治疗计划。

因此我们建议:准备怀孕的妇女在怀孕前医院或医院的口腔科进行一次全面的口腔检查和口腔保健,彻底治疗口腔疾病,最终达到不带牙病怀孕的目的。

/////////////////////

/////////////////////

口腔保健都包括哪些内容呢?

①接受个人口腔健康理念和保健措施的培训:如何正确的刷牙、牙膏选择、氟化物合理应用、牙线的正确使用等进行全面的口腔检查,尽早发现现存的口腔疾病;

②做一次龈上洁治术:去除牙结石和菌斑;

③治疗口腔现有疾病;智齿的预防性拔除

/////////////////////

/////////////////////

口腔检查项目

口腔检查项目应包括口腔基本卫生情况包括牙列情况、牙齿着色、结石、舌及口腔黏膜状况等等。

另外要注意有无龋齿及牙髓疾病、牙龈及牙周状况、有无残冠、残根、不良修复体及智齿冠周炎等。妊娠期:避免口腔疾患带来痛苦

妊娠期:是指由受孕到产前这一孕育胎儿的整个阶段。在此期间,一些口腔检查和治疗方法,以及药物的应用都受到限制。这个阶段口腔保健工作的任务是避免口腔疾患给孕妇带来痛苦、保证孕妇的口腔健康和胎儿的正常发育。

/////////////////////

/////////////////////

孕妇口腔疾病的就诊时机

妊娠前期(妊娠1-3个月):

此阶段是受精卵着床和发育的关键时期,受精卵与子宫壁的结合尚不稳固,外界刺激极易造成流产。因此不建议在此阶段进行口腔治疗。遇口腔急症,如急性牙髓炎、牙龈出血或是冠周炎发作时,仅作简单处理缓解症状。同时应注意慎用麻醉药物和抗生素,避免X线照射。

妊娠中期(妊娠4-6个月):

此阶段是妊娠期处理口腔问题的适当时机,对于孕前未能及时处理的口腔疾患,尤其是有可能导致急性发作的深龋、慢性牙髓炎以及冠周炎等,此时是较为适宜的治疗时机。可进行一些必要的处理,以避免其在后期急性发作,影响分娩。

妊娠后期(妊娠7-9个月):

随着胎儿的长大,母体的负担也越来越重,此阶段子宫较敏感,外界刺激容易引起子宫收缩,治疗时的卧姿还易使孕妇出现躺卧性低血压,应尽可能避免口腔治疗。对于非治疗不可的急性症状,建议采取一些简单的应急措施,如开髓、或冲洗治疗等。另外此阶段是胎儿颌面部快速发育的重要时期,应注意孕妇和胎儿的营养补充。

分娩后:顺利地产下宝宝之后,由于产后身体虚弱,再加上为了哺乳,新妈妈的进食次数更多了;同时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许多新妈妈在月子期间不敢洗漱,这更添加了新妈妈罹患口腔疾病的风险。因此,即使在月子中,新妈妈也要充分利用口腔保健措施,预防口腔疾病的发生。由于母体摄入的药物有可能通过哺乳进入新生的幼儿体内,使母体的治疗和用药受到一定的限制。因此,产后坚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维护新妈妈的口腔健康是此阶段口腔保健的主要内容。

/////////////////////

/////////////////////

常见的口腔清洁方法

新妈妈的口腔清洁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破除落后的传统观念,产后这一时期,不但不能停止刷牙,还要使用软毛牙刷,早晚刷牙,正确刷牙。注意刚吃完水果等酸性食物后不要马上刷牙,可以先喝水、漱口来中和酸性环境。推荐使用含氟牙膏,可以增强牙齿的抵抗力,使用牙线来协助清理牙间隙中的食物残渣和菌斑。

扫码


转载请注明:http://www.hdncy.com/ysyyf/8703.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