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级军总班口腔医学期末重点复习资

word和pdf版见文末

名词解释:(5*3’)

:颌面部血循环和淋巴循环丰富,从鼻根到两侧口角连线形成的三角区域内,一旦发生感染,可循此途径引起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脑膜炎、和脑脓肿等严重并发症,故称鼻唇区为危险三角。

:咀嚼运动中,下颌骨作不同方向的运动,上下颌牙发生各种不同方向的接触,这种互相接触的关系称为咬合关系。临床上,常以正中合作为判断咬合关系是否正常的基准。

:固有口腔是口腔的主要部分,其范围:上为腭部(包括硬腭和软腭),下为舌和口底,前及两侧为上下牙弓,后为咽门。

:是在腺体或导管内发生钙化团块而引起的一系列病变。85%发生于颌下腺,其次在腮腺。涎石常使唾液排出受阻,继发感染,造成腺体急性或反复发作的炎症。

:由于棘层松解,在急性期用手指轻推外观正常的黏膜和皮肤,可迅速形成水疱或使原有的水疱在皮肤上移动;在口腔内用舌舐及粘膜,可使外观正常的粘膜表层脱落或撕去,即尼氏征(Nikolskisigh)阳性。对寻常型天疱疮具有诊断价值。

:牙囊肿又称滤泡囊肿。发生于牙冠或牙根形成之后,在缩余釉上皮与牙冠之间出现液体渗出而形成含牙囊肿,多来自单个牙胚,临床上见囊肿含一个牙;也有来自多个牙胚者。是最常见的牙源性颌骨囊肿之一,占18%,仅次于根尖周囊肿。

:牙唇、颊侧颈部硬组织发生缓慢消耗所致缺损,缺损呈楔形。楔状缺损是非常多见的牙体非龋性疾病,尤其在中老年更为常见。

:根管内由于长期有感染及病源刺激存在,根尖周围组织呈现慢性炎症反应,表现为炎性肉芽组织形成和牙槽骨破坏。病变类型有根尖周肉芽肿、慢性根尖周脓肿、根尖周囊肿和根尖周致密性骨炎。

:拔牙创急性感染的一种类型,以下颌后牙多见,特别是在下颌第三阻生磨牙拔除术后。拔牙后2~3天后出现剧烈的疼痛,疼痛向耳颞部、下颌下区或头顶部放射,用一般的止痛药物不能缓解,则可能发生了干槽症。临床检查牙槽窝内空虚,或有腐败变性的血凝块,呈灰白色;在牙槽窝壁覆盖的破死物有臭味,用探针可直接触及骨面并有锐痛;颌面部无明显肿胀,张口无明显受限,下颌下可有淋巴结肿大、压痛。

填空:(30*1’)

1.牙又称牙体,由牙冠、牙根和牙颈三部分组成。牙体组织由牙釉质、牙本质、牙骨质三种钙化的硬组织和牙髓腔内的软组织牙髓组成。

2.面部静脉的特点是静脉瓣少,当受到肌肉收缩或挤压时,易使血液反流。故颌面部的感染,特别是鼻根至两侧口角的“危险三角”的感染若处理不当,易逆行传入颅内,引起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

3.正常情况下,颌面部的淋巴结小而柔软,不易扪及,当有(炎症)或(肿瘤转移)时,相应的淋巴结会肿大。

4.四环素牙的治疗:复合树脂修复法,烤瓷冠修复,脱色法。

5.颌面部,指上起(两眉弓中间连线),下至舌骨水平,左右达(下颌支后缘或颞骨乳突)之间的区域。。。。上至颅底,下至颈部。

6.舌下腺囊肿的根治方法是切除患侧舌下腺,而不是只切囊肿。

7.急性牙髓炎的主要临床特征是疼痛,疼痛有以下特点:自发性阵发性痛,夜间痛,温度刺激疼痛加剧,疼痛不能自行定位。

8.舌乳头可分为一下4种:丝状乳头、菌状乳头、轮廓乳头、叶状乳头

9.放射性颌骨骨髓炎的预防措施:1、放疗时应注意放射剂量,定期检查,观察是否有颌骨坏死。2、放射治疗前对口腔内的感染病灶进行积极处理。3、放疗期间注意口腔卫生。4、放疗后出现牙源性感染而需拔除病灶牙时应尽量安排在放疗3年后,应尽量减少手术创伤,术前、术后全身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问答:(4*5’)

1.

答:指下颌第三磨牙萌出不全或阻生时,牙冠周围软组织发生的炎症。又称智齿冠周炎。

病因:①智齿阻生,冠周牙龈形成盲袋,食物残渣滞留,细菌繁殖;②冠周牙龈因咀嚼食物而损伤形成溃疡;③全身抵抗力低下。

临床表现:①急性期表现为患侧磨牙后区胀痛不适,可发展为自发性跳痛和耳颞部放射性痛;张口受限。②口腔检查可见智齿萌出不全,冠周牙龈红肿、触痛,龈沟溢脓。③可伴有发热、头痛、乏力、白细胞总数升高等。

治疗原则:局部冲洗上药,必要时切开引流。全身抗感染药物治疗。待炎症控制后,及时拔除阻生智齿。

2.

答:牙体由牙釉质、牙本质、牙骨质三种钙化的硬组织和一层软组织即牙髓构成。

①牙釉质:位于牙冠表面,呈乳白色,无机盐含量达96%,水及有机物占4%。是人体最硬的一种组织。②牙本质:构成牙的主体,无机盐含为70%。牙本质中含有神经末梢,是痛觉感受器。③牙骨质:覆盖在牙根表面,无机盐含量约为55%,构成和硬度与骨相似,借助牙周膜将牙根固定于牙槽窝内。④牙髓:是位于髓腔内的疏松结缔组织,四周被钙化的牙本质形成的腔壁包围。牙髓中有血管、淋巴管、神经、成纤维细胞和成牙本质细胞。主要功能是营养牙体组织,并形成继发牙本质。

3.

急性化脓性腮腺炎:①主要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其次是链球菌。②严重的全身性疾病或大手术后,全身抵抗力下降;高热、脱水、进食减少或禁食,唾液分泌减少,机械性冲洗作用降低,口腔内致病菌经导管逆行进入腮腺引起感染。③常为单侧,腮腺区渐进性肿胀、疼痛,表面皮肤可发红、水肿,压痛。腮腺导管口红肿,挤压腺体,可见脓液自导管口流出。④可伴有发热、白细胞计数升高等全身中毒症状。

流行性腮腺炎:①由流行性腮腺炎病毒引起。②大多发生于2-15岁的儿童或青少年。有传染接触史。常双侧同时或先后发生。一次感染可终身免疫。③腮腺区肿胀、疼痛,但腮腺导管口无红肿,挤压腺体,导管口分泌液清亮、无脓液。④常伴有发热、头痛等全身症状,但白细胞计数正常,淋巴细胞比例增高,血尿淀粉酶升高。可并发睾丸炎、脑膜脑炎等。

4.

良性肿瘤

恶性肿瘤

发病年龄

可发生于任何年龄

癌多见于老年,肉瘤多见于青中年

生长速度

一般慢

一般快

生长方式

膨胀性生长

浸润性生长

与周围组织关系

有包膜,不侵犯周围组织,界线较清楚,可移动

侵犯,破坏周围组织,界限不清,活动受限

症状

一般无症状

常有局部疼痛、麻木、头痛、张口受限、面瘫、出血的呢过症状

转移

常发生转移

对机体影响

一般无影响,如生长在要害部位或发生并发症时,也可危及生命

影响大,常因迅速发展,转移和侵及周围脏器及发生恶病质而死亡

组织学结构

细胞分化良好,细胞形态和结构与正常组织相似

细胞分化差,细胞形态和结构呈异型性,有异常核分裂

5.

①切口位置应在脓腔的低位,使引流道短、通畅、易维持;

②切口应尽力选择愈合后疤痕隐蔽的位置,一般应首选口内;颜面部应顺皮纹切开;

③一般切开至粘膜下或皮下即可;

④手术操作轻柔,危险三角严禁挤压,以免感染向颅内扩散。

⑤注意引流:口内切开用橡皮片,口外浅层用橡皮片,深部用凡士林纱条或橡皮管引流。

6.

答:①溃疡不大,数目不多,每次1-5个,孤立散在,直径2-4mm,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楚。好发于角化程度较差的区域,如唇、颊粘膜。②发作时溃疡有“红、黄、凹、痛”特点,即,外周有约1mm的充血红晕带,表面覆有浅黄色假膜,中央凹陷,基底软,灼痛感明显。③复发有规律性,分为发作期(前驱期和溃疡期)、愈合期和间歇期。前驱期黏膜局部不适,触痛或灼痛;约24小时后出现白色或红色丘疹状小点;2-3天后上皮破损,进入溃疡期;再经4-5天后红晕消失,溃疡愈合,不留瘢痕。发作期一般持续1-2周,具有自限性。间歇期因人而异。一般初发间歇期较长,此后逐渐缩短。

治疗原则:消炎、止痛、防止继发感染、促进愈合。以局部治疗为主,复发频繁而少间歇期或症状突出者辅以全身治疗,采取支持治疗、调整免疫治疗。

往届选择:

二、牙位书写(5*1‘)

例如:右下颌第一磨牙、左上颌第一乳磨牙、右下颌第一双尖牙和第二双尖牙

三、单选(30*1’)

腮腺中的神经是(面N)

面神经那一支会导致眼睑闭合不全(颧支)

导致龋病的细菌(变形球菌)

关于流行性腮腺炎的错误是(导管口流脓)

拔牙术后注意事项错误的是(当天必须用抗生素)

导致纵向叩痛的病是(根尖周病)

word和pdf版

链接:


转载请注明:http://www.hdncy.com/ysyhl/1103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当前时间: